【寧願真、不要好】
賽斯說,「當你不想給予而給予時,你並沒有給予,當你不想幫卻去幫別人時,你沒有幫到任何人。」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理性上告訴自己要去幫助別人,給出自己的東西。但內在真實的感受其實是討厭、不喜歡或不想要幫助這個人的,所以處於這種狀況,你的給予和幫助反而是沒有意義與效果的。
一般的教育,無論是父母、老師、輿論給予的觀念,通常是你應該說服自己去幫助別人,以符合社會的期待及道德的標準,甚至鼓勵你做好人、行好事,而壓制你的不喜歡、不願意。
人們從小到大幾乎都會營造人家看到的形象,有些人不只營造自己,也想營造一個婚姻、伴侶或家庭在他人面前的形象。例如妳進入婚姻,想營造一個好媳婦、好媽媽的形象,或是面對權威,也想營造好的形象給對方看到,人花多少力氣在營造形象這件事上,整個社會也都在營造形象,你累了嗎?你累不累啊!
賽斯講過,一個人為什麼要努力表現出好的形象?是因為他內心對自己的基本價值不夠有信心,尤其是乳癌的患者,她們通常都有好強、愛面子、注重形象的性格;還有一種人,希望人家都說你好,而且不容許在人家眼中的你是有缺點的、不容許人家覺得你做的不夠好,最後通常會有甲狀腺的問題。
但好到最後,你可能會變成濫好人,壓抑許多正常的攻擊性,潛意識也累積許多負面的能量,反而變得更具瀕臨暴力的攻擊性,表面上你好像是在幫助人,實際上卻是在顛覆別人存在的基礎,在這種過程中,你不但沒有幫上某人的忙,反而失去了「真」,很多人想要做一個好人,想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,最後會流於虛假、做作。
請停止再製造那假象,回來面對真實的自己吧!我們把卑微的、見不得人的自己隱藏起來,想營造好的形象給人家看到,整個社會越來越虛假,大家越來越不快樂。去在乎人家怎麼看你,就是自找痛苦。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要做到人人讚好啦!但一個人不可能做到人人稱讚,想要如此,就表示你不是個真實的人,回來真實做自己,會喜歡你的就是喜歡你,不喜歡你的就是不喜歡你,真實是最重要的。
什麼叫解脫?有求皆苦,無欲則剛,如實面對!所以寧願真,不要好;寧願真,不要善;寧願真,不要對。一定要回來看自己的本心,面對自己的本來面目。
生命永遠要回到真實,真實到最後,永遠會變好。但為了求好,失去了真實;最後會變成假,而假是沒有力量的。大多數人為什麼會追求「好」,而不要真實呢?因為我們以為真實的自己是不好的,真實的情緒是不對的、會傷人的、真實的感受是上不了檯面的、丟臉的‧這些都是錯誤的!
十九世紀美國的哲學家,也是說法者愛默生曾說過,「在一個時時刻刻想把你變成另一個人的世界裡,能夠做你自己,就是最大的成就。」
寧願真、不要好!
書名:一日一修練 輕鬆點,永遠有希望﹝春天日記﹞
主講:許添盛醫師
執筆:戴禹鑌醫師
#賽斯
#好文分享
圖片來源:Unsplash